10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提问称,我们注意到,国外有的国家虽然每天新增病例很多,但是仍然取消了相关的防疫政策,民众的生活似乎也没有怎么受影响,甚至有的宣布新冠疫情已经结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躺平”?对此,对此,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答复称,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分析了一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的防控策略确实已经由以往的防感染,转向重点防重症、防死亡和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方面来。梁万年分析称,大概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个国家普遍放松或者取消了入境限制;二是部分国家在国内的社交上的限制进行了放松甚至取消;三是一些国家不再实施强制性的集中隔离措施,也有一些国家不主动的通过核酸检测来发现感染者,相关密切接触者。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全球绝大部分国家仍然是强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加强疫苗接种。这些选择是有多种原因,一些策略的调整,措施的优化和调整,一个方面是基于各个国家的防控理念,一个方面是基于防控的能力和条件,一个方面是基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有没有相关的机制、组织的保障和动员能力的保障等。所以我个人感觉,有些可能是被动地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说从美国、日本的一些国家进行放松和调整的情况来看,带来的可能是疫情的几波冲击,甚至会出现超额死亡。我们国家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还是要强调是由我们的防控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决定的,也是秉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现在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动态清零”的能力。梁万年指出,总体上看,我们国家本土是“干净”的,我们的疫情主要还和输入有关系,我们外防输入把住,即使有输入,只要快速发现,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近三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我们国家有强大组织动员能力,有制度优势,中国老百姓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以及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相应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同时我们的物资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锤炼,有强大的基础,这些是中国的优势。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应该坚持“动态清零”,最终战胜疾病,用最少的生命损失和代价来换取最终胜利。梁万年强调,如果说我们完全学习国外所谓的“躺平”,那么结果肯定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这和中国的文化,和我们的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