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指着挂在客厅正中的毛主席画像说,只要我还活着谁也别想把它摘下来

南京甲状腺医院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4690.html

如是我闻之陈锡联(四)

开国将军轶事新编上将卷(未定稿)

原创|吴东峰

一九七六年二月二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被“生病”,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陈锡联。毛泽东期盼的目光,陈锡联终生难忘。那是中央工作会议。会前毛泽东拉着陈锡联的手说:“你要挂帅啊!”会后毛泽东又拉着陈锡联的手说:“你要挂帅啊!”

陈锡联回忆说,那时,毛泽东眼睛已经很不好了,但他仍能认得出自己。这令陈锡联很感动。后来,政治局开会,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锡联,代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陈锡联回忆,主持军委工作,完全是毛泽东点的将,自己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将军言:“当时,既是军委常委又是政治局委员的人有我、汪东兴、王洪文,张春桥等人。毛主席说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管过炮兵,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徐焰著《中南海往事追踪报告》记,粉碎“四人帮”前夕某日,李先念秘访叶剑英,商谈如何对付“四人帮”问题,为防止隔墙有耳,两人决定以笔代口交谈,写完后即销毁。

李先念写:“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叶剑英写:“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李先念写:“请你考虑时机和方式”。

叶剑英点头表示同意。

此时,叶剑英写下了“陈锡联”的名字,并在后面打了一个问号。李先念随之写道:“完全可靠,请放心。”

叶剑英的担忧事出有因,李先念的保证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新华社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电《陈锡联同志生平》记,一九七六年二月至一九七七年二月,陈锡联一度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斗争过程中,陈锡联同志完成了中央交给他的任务”。

一九七六年十月,中央粉碎“四人帮”集团。次年三月,中央正式发文,宣布叶剑英同志的身体已经康复,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今后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由叶剑英同志负责主持,陈锡联协助。

一九七八年秋冬之际,邓小平约见陈锡联。陈锡联忐忑不安而去。是时见面,陈锡联诚恳检讨说:“在我的一生中,感到最对不住你的,是在你第二次被打倒时,我没有站出来为你说话。”

邓小平摆摆手:“那个时候,谁也没办法,你也无能为力。”

以后,有一些老同志对陈锡联在“文革”中的表现颇有微词,邓小平适时为他解围。小平说:“陈锡联没有野心,他不会造反的,他不是造反的人。”

一九八〇年一月,陈锡联响应邓小平号召,辞去一切领导职务,随即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陈锡联将军晚年生活极有规律。清晨六点半起床;早饭后锻炼身体;八点,到办公室阅读书报。将军有一精巧记事册,摘录国内外重要新闻,字里行间心忧天下,关心时政,喜国事之喜,忧国事之忧,悲国事之哀,怒国事之弊。将军最痛恨党风腐败,凡见报纸、电视、文件中有揭露党内腐败之消息,必怒不可遏,拍案大骂:“干了五毛钱(无毛钱)的事,哪儿能瞒得过?”“要是以前敢贪污,我毙了他!”

“五毛钱”为将军口头语,即指腐败。

陈锡联晚年常思索平生作战之得失、指挥之对错,其心得非亲历者所能思所能悟所能理解也,然从未付诸文字。论及长征一、四方面军之分裂,将军言:“南下,北上,这个东西说不清啊!但有一点,红军分裂肯定是错的,那是张国焘的错误,但要和四方面军官兵分开,过去把它搅在一起,张国焘就是四方面军,四方面军就是张国焘,那是不对的。”论及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将军言:“作用究竟有多大?说不清啊!这是上头决定的问题,不好说。挺进大别山后,我这个二野的主力纵队没有三野的一个团人多。那么多的减员,就是在中原与敌人干几个大战,也不会伤亡那么大。”

一九九八年春,陈锡联将军与张爱萍将军、萧克将军同赴香港参观。某日,将军一行至中银大厦,港人见陈锡联将军满脸红光,气度不凡,均赞:“此人身上有豪气,必为大官。”争相以与之照相,将张爱萍、萧克晾在一边。将军有求必应,乐哈哈与之合影,并说:“我也沾沾你们的财气。”

陈锡联将军,湖北黄安高侨区陡山彭家村人。父早夭,遗两子两女,将军为长子。为生计,将军随母四处乞讨,获剩饭残羹,养家糊口。一九二九年四月某日,将军乘母熟睡,悄身起床,赶往邻村,参加红军游击队。其时将军十四岁。

陈锡联将军言,参军前,母亲知之当兵愿望,每晚睡时必握其手。将军年幼,只知当兵可减轻家庭负担,而不知慈母思子之痛也。参军后,李先念曾派人至将军家看望其母,问路于一衣衫褴褛的要饭妇人:“陈锡联的家在哪儿?”妇人惶惶,追问之,方道实情:“我就是陈锡联的娘啊!”

多年后,将军率部路过家乡与母见一面。将军指屋中物件如衣服、干粮、被褥、用具等等,说:“我这里有的,都可拿回去。”陈母对答:“见到你,我什么都不要了。”将军向笔者言及此事,老泪纵横:“我可以说是忠臣,但不是孝子啊!”

一九五三年,陈锡联因母亲生病去世,将军方回乡为母送终。四十四年后,即一九九七年夏,将军回乡为其母扫墓立碑。据随行人员言,是时,八十高龄的将军长跪其母坟前,喃喃呼唤:“妈,我回来看你了,我不哭,我不哭。”其景其情,令人涕下。陈母碑立一山坡上,可见将军家老屋。将军手指老屋对其子女说:“小时给地主放牛,不让回家,我就爬到这里看我娘。”

陈锡联将军次子,空军某部飞行员。一九八二年四月,在执行任务中遇难桂林,时年三十二岁。事后,所在部队领导见将军,神情惶惶。将军则慰藉道:“你们不要太难过,战争年代有牺牲,和平年代也会有牺牲的。家里的工作我来做,你们放心。”闻者无不感动。

据云,陈锡联建国后任大军区以上职务四十余年,没有帮家乡盖一栋楼房,家乡人背后骂他是不顾家的人。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九日,笔者再访锡联将军于其宅。见客厅四面壁上,或名人字画,或普通寿匾;或典籍杂书,或新潮摆设;或红木家具,或塑料花木。雅俗共存,琳琅满目。印象最深者为三样:其一为一尊关羽铜像,右手握大刀,左手抚须,神态威严逼真。其二为一台手摇苏式缝纫机,摆于窗台下。其三为毛泽东主席像,挂客厅正南。据云,此像挂于一九七三年距今已有二十六年了。将军常向子女放话:

“只要我活着,谁也别想把它摘下来。”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陈锡联将军于北京溘然辞世,享年八十五岁。之前五月中旬,将军于三〇一医院例行身体检查,结果是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六月十日晨,将军起床后感觉头痛。晚八点送三〇一医院住院,子夜亡。将军临终前无痛苦,神态安详,略带微笑,如熟睡状。

木刻民主批评会(石鲁)

本文资料来源于陈锡联、尤太忠、李德生等的采访,及《陈锡联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版)、李彦春文《传奇将军陈锡联》,载《北京青年报·网络版》、徐焰著《中南海往事追踪报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李增林著《杨勇同志在新疆》(沈阳出版社)、张胜著《从战争中走来》(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年1月首发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开国将军轶事》续集。

2007年6月增补部分内容收录于《开国将军轶事》精选本。

2022年9月再次修订于广州花都碧桂园三东堂。

本文照片版权,属摄影者和归属者所有。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洗稿可耻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