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介绍

抖音代充

  一、中澳贸易总览

  当今中国经济正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粮食安全、产品结构失衡、成本上升、环境承载力令人担忧等问题当然离不开国际合作。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可追溯至冷战的20世纪70年代。进入21世纪,随着两国经济在资源、资本及技术等领域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在多层次、多领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2021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23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4%。

  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1648.2亿美元,增长43.5%,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48.0%;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663.9亿美元,增长24.1%,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额的27.4%。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顺差984.4亿美元,增长60.4%。中国继续保持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图1: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对手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图2: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图3: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二、中澳贸易政策梳理

表1:中澳贸易政策梳理

时间文件名称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中、澳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85年《关于中澳经济合作的新闻公报》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2000年《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与澳大利亚农业、渔业、林业部合作谅解备忘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澳大利亚农业、渔业、林业部关于建立WTO/SPS领域磋商机制的备忘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食品安全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关于澳大利亚小麦大麦输往中国的植物检疫议定书》2003年《关于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管理执行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澳柑桔输华植物卫生条件的议定书》2006年《澳大利亚可食用性鹿产品输华卫生要求议定书》2006年《中澳关于澳小麦大麦输往中国的植物检疫议定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中澳农业技术合作意向书》2010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苹果出口中国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澳大利亚农业部关于冷藏肉类贸易合作建议的意向说明》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2017年《中澳两国政府关于审议中澳自贸协定有关内容的意向声明》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关于加强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澳大利亚联邦农业与水利部关于检验检疫合作的联合声明》2019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

资料来源:外交部、中信建投期货

  三、中澳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趋势

  本文所说的农产品以《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为依据,将农产品界定为HS96编码下HS01-24章、HS51章和HS52章,并将其划分为五大类农产品:

  第一大类为活动物及动物产品,包含第01至05章农产品;

  第二大类为植物产品,包含第06至14章农产品;

  第三大类为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指第15章农产品;

  第四大类为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包含第 16至24章农产品;

  第五大类为其他农产品类,包含第51和52章农产品。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本文使用的数据源自海关总署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时段为2000-2019共20年的数据。当下中澳的农产品贸易主要涉及菜籽,小麦和玉米等。

图4:2000-2019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

  由图4可见,20年间中澳农产品贸易总额除个别年份略有波折外, 已由2000年的14.6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116.4亿美元,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升至历史高点。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期间伴有三次明显波动,分别是2004年、2011年的急速上升和2016年的明显下降。

  由图4可知,2000-2003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额相对保持稳定,并呈 “M” 形趋势,2000年进口额为13.4亿美元,2003年进口额为10.4亿美元,期间2000年、2002年近13亿美元;2004年,进口额增幅加大,升至20.7亿美元,2004至2009年再次进入相对平稳期,进口额呈微小波动;2010-2019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额呈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进口额为32.9亿美元,2019年进口额为106.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7.3%。期间,2016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7年又攀至新高。总体上,2010年起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贸易稳定趋强。

  出口方面,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农产品呈整体增长趋势并伴有小幅波动,但数额明显低于进口额。由图4可知,2000年出口额为1.2亿美元,2013年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之后虽有微小幅波动但基本平稳,2019年出口额为10.3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澳农产品出口较为稳定,但出口额远低于进口额,发展潜力不大。

  贸易平衡方面,2000-2019年,中国对澳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其变化总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000-2003年逆差相对较小,在8.1与12.2亿美元间波动;到2004年,逆差增至18亿美元,并在30亿美元以下波动;2009-2010年,逆差接近30亿美元,开始进入快速上升期, 在经历 “U” 形变化后,2013年升至这一阶段的高点66.9亿美元。期间,2016年由于贸易总额回落,降至51.5亿美元; 到2016-2019年,逆差呈大幅度上升,2019年增至95.7亿美元,为20年来最高值。

  四、当前中澳贸易关系

  (引用信息:佟光霁《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

  在中美贸易摩擦未见缓解,澳大利亚选边站队美国的背景下,两国农产品贸易额2019年仍攀至新高。

  2020年在疫情影响未消的情况下,虽出口相似度较高的红酒、龙虾等非必需品贸易额大幅下降压低了农产品贸易总量,但小麦等互补性较强的植物产品贸易额仍保持在高位水平,印证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性互补基础的牢固。

  作为联邦制国家,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和高校、企业等非政府组织与我国的往来一直未被强行隔断,其农牧业生产最发达的维多利亚州还与中国签署了 “一带一路” 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农产品贸易仍有望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禀赋与澳大利亚相近,并同为 “五眼联盟”国的新西兰与中国签署升级版自贸协定,拒绝在 “五眼联盟” 框架内发表涉华联合声明。

  今年,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环境整治和贸易反制等多因素影响,中国压低澳铁矿石进口量后,通过冶炼技术的升级改造和拓展优质铁矿石进口渠道,国内经济并未受到多大冲击,但却迅速拉低了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价格,意味着作为澳主要经济支柱的铁矿石贸易收入的减少。这些都会影响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决策。

  未来,预计我国将会更加主动参与全球食品供给安全治理、 推动食品进口多元化,细研谋划并积极应对中澳贸易可能出现的变局。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