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军武速递官方
▲军迷好物,一站购齐
美国保守派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网站近期发表的文章表明,该国鹰派势力正在想方设法阻止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为达到这个目的,CSIS已经把主意打到了中国的造船厂上,企图鼓动在全球造船领域复制在通信行业对中国公司的围剿。
CSIS称,当全球航运业正在享受创纪录的利润,商船队正在迅速增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时。许多在建的最新船体将在中国铺设,但中国造船商生产的不仅仅是集装箱船和油轮来进行贸易。它们还建造军舰。
CSIS自称其最新研究表明,作为中国海军现代化核心的造船厂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公司的数十亿美元收入和技术转让。中国不透明的商业生态系统为其造船业的资本流动提供了有限的透明度,但现有证据表明,外国订单的利润可能会降低中国海军升级的成本。
CSIS承认中国是少数几个有能力建造大型远洋船舶的国家之一。中国建造的这些船舶运输了全球约80%的货物贸易。行业领先者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就占据全球造船市场21.5%的份额。这家庞大的国有企业于2019年由中国最大的两家造船企业合并而成,如今它直接控制着100多家子公司。
中船集团不仅仅是一家商业造船巨头。它还为中国海军生产军舰。该公司宣称自己是推进海军武器装备发展以支持国防的“主力军”。中船集团是中国军民融合(MCF)战略的关键,旨在提升人民解放军(PLA)和提升中国军事科技产业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以舰艇数量计),中国水面舰队的先进性正在迅速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船集团生产的舰艇。当上一届米国大统领唐纳德·特朗普于2020年11月发布命令,禁止美国个人和公司投资与解放军有关联的31家中国公司时,中船集团被列入黑名单也就不足为奇了。
让CSIS不满的是,中船集团与中国军方之间有据可查的联系并没有抑制其商业运营。中船集团旗下的四家船厂——大连、江南、沪东中华和黄浦文冲——尤其值得关注。他们共同为解放军生产了数十艘水面战舰,并从中国和香港以外的公司那里获得了数百万(有时甚至数十亿)美元的造船合同。
CSIS声称根据他们收集的数据,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这四家中船拥有的造船厂收到了至少211艘商船的订单。外国公司订购了这些船舶的64%。中船集团的公开文件几乎没有提供关于外国销售对中国海军建设有多大帮助的信息,但商业卫星图像表明,中国主要造船厂的军事和民用业务直接共享资源。
CSIS称这种军事和商业活动的模糊化在江南造船厂体现得最好。该厂位于上海市中心附近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艘也是最强大的航空母舰003型正在建造的地方。就在军舰旁边,一艘商业集装箱船正在建造中,该船具有独特的绿色船体,这是台湾地区长荣海运公司的标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长荣对扩大其船队的需求几乎不断增长。CSIS酸溜溜地表示,长荣集装箱船在中国造船厂很常见。2022年2月的商业卫星图像显示出在中国003型航空母舰附近,至少有三艘长荣船正在建造中。CSIS称其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长荣已从中国大陆购买了至少44艘船舶。除了两艘之外,所有这些都是从一知为中国海军生产水面战舰的造船厂订购的。从字里行间都听得出CSIS的咬牙声。
CSIS对此十分不受用,声称从中国大陆购买商船对台湾地区来说是个真正的安全问题。台湾地区首屈一指的航运公司正在向为中国海军组装军舰的造船厂的金库中投入资金,这在台北应该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这话说得好像长荣之类的公司有多傻似的,问题是你CSIS给长荣补贴过一毛钱吗?
CSIS称长荣绝不是唯一依赖中国造船实力的公司。自2017年以来,法国航运巨头CMACGM已向中国造船厂下了至少46份订单,总额达数十亿美元。这些订单包括一些以液化天然气(LNG)为动力的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其中许多是在江南建造的。在CSIS对“双重用途”技术日益增长的担忧中,CSIS很不痛快地看到003目前所在的干船坞以前是被一条达飞的集装箱船占用。
CSIS发现其它一些西方国家的公司也在向中国造船业注入资金。全球货运能力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于2021年3月从大连订购了3艘集装箱船,2022年1月又订购了6艘。日本的川崎汽船(K-Line)和三井OSKLines,这个拥有强大造船业的国家自2019年以来已从中国订购了13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其中11艘将在沪东中华建造,在此已经为中国海军建造了首批3艘075型两栖攻击舰。
让CSIS发愁的是外国公司与中国造船商的联系不仅是采购订单,他们还与中船集团的子公司分享技术和专有技术。法国跨国海洋工程公司Gaztransport&TechnigazSA(GTT)已签署多项协议,将其技术提供给中国造船商。GTT还与CMACGM保持密切联系。据GTT发布的报道,自2019年起,达飞向江南、沪东中华订购的船舶中,有两打以上采用了GTT技术。GTT系统还用于赫伯罗特(德国)和三井OSKLines(日本)的中国制造船舶。
因为邮轮对船舶设计建造的水平要求同样很高,故而CSIS对中国造的邮轮也盯得很紧。2016年,嘉年华邮轮公司与中船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以支持中船邮轮科技发展。CSIS称作为15亿美元交易的一部分,嘉年华将其现有的两艘邮轮转让给新的合资企业。位于江南对岸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正在建造另外两艘船。虽然CSIS没有观察到在外高桥建造军舰,但该造船厂由另一家中船子公司运营。
CSIS声称,从表面上看与中船集团的子公司共享资金和技术似乎无伤大雅,但这给担心中国军事实力不断增长的国家(译注:当然谁都知道是哪个国家)发出危险信号。CSIS称促进军民企业之间更好的资源共享是中国MCF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中国的许多造船设施正用于商业和军事行动。外国资本也可以帮助抵消军事资产的研发成本。受过建造商船训练的工人甚至可以在解放军军舰上工作时转移他们的一些技能。(译注:这让人很容易想起在世界民用造船界已经没多少竞争力的美国企业。)
CSIS十分担心获得外国商业技术和专有技术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帮助中国在军事领域进行创新。2017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集团合并后的一部分)前董事长胡问明公开谈到了技术创新在使企业竞争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他说,“军品领域非常高科技和创新,所以没有必要的技术,很难进入这个行业。”
CSIS认为近年来的市场状况仍促使外国公司涉足中国造船业。这是个熟悉的故事。在美国和其他政府就华为公司与中国军队和安全部队的联系发出警告之前,该公司已经是一家知名的电信领导者。国外与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审查,因为美国正积极试图破坏中国新疆地区的稳定。
CSIS警告,鉴于中船集团缺乏所谓透明度及其在支持计划中的核心作用,外国公司在与中船集团和其他中国造船商接触时应更加谨慎。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该地区必须经受住中国日益自信的冲击的西方体系内国家来说,这些关系不仅仅是令人担忧,它们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所谓“切实的威胁”。
不过CSIS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韩国和日本被它视作全球造船业中中国的主要替代品。两者都是与美国结盟的公开透明的所谓“民主”国家。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应该探索机会,鼓励外国公司远离中国,并与韩国和日本的替代公司建立伙伴关系。CSIS也承认这种转变不会很容易或立即发生。短期容量问题将出现。但是CSIS很是头铁,认为在应对中国的艰难抉择时,尤其是那些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抉择时,美国应该准备好掌舵。我觉得经济学意义上的解释可能是让通货膨胀率来得再高一点,再持续得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