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增加开放性 数学抓基础重创新

看视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kansp.org

  ■考卷分析

  6月7日语文、数学考试结束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大学教授、中学教师代表解析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和数学试卷。

  语文试卷

  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少年成长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目以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为题,要求考生作答感悟与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吉方认为,从整体上看,命题材料贴近学生实际,着眼新时代社会发展全局,注重语文核心素养考查,体现出稳定性、基础性、开放性、专业性特征。

  “作文试题的考核要求是从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意义出发,要求结合材料,表达考生的感悟和思考。”段吉方分析,该试题的命题立意明确,逻辑清晰,论证要求较高,具有思辨性。考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展开想象,紧密结合材料要求,表达对“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思考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夯实基础,追求卓越,避免“俗手”;可以结合个人、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人生理想愿望,在“基础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理解中,表达对卓越人生的追求。

  段吉方表示,该试题的命题关注青少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文材料新颖,思想内涵深刻,启示意义丰富,能够从生活实际、人生感悟、理想信念、家国天下等多维度考核学生素质与能力,综合体现新高考情景任务下的材料作文考核要求稳中有变、与时俱进的特点。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什么特点?广东实验中学教师倪晓龙认为,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并在范围设置和难度要求上依据课程标准,贴近教材,引导教学,以考促教。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中的文章是中学教材的常客,叙事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今年的文化常识选择符合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选择了常见的‘寡人’‘百乘’等常见文言词,选项中关联了初中教材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重视平时学习积累和运用,有效指导了语文的教学和备考工作。”倪晓龙说。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特别关注青少年成长,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新时代成就引领青年的价值培养,激发爱国热情,鼓励面向未来创新。”广州市执信中学教师都昌其说,如语用题一,取材当代科学家科研经历,展示时代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科技热情;语用题二取材于生活,意在引导关注健康、科学锻炼。诗歌鉴赏题侧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古代士大夫的民生关注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作文题意在引领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打好基础,追求卓越,避免平庸。

  “试题强化改革意识,落实题型创新。”都昌其说,文言语料的选择,突破了前几年的人物传记、纪事本末体的形式,基于叙事主线,展示不同人物事件及智谋的博弈,展示家国情怀,重视学生的价值培养。语用题的变化,强化了核心素养落实,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了一定的强化,成语的基础积累、汉语基本语法的掌握、对修辞运用效果的分析,均体现出对学生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信息类阅读语料及问题,都涉及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历史小说阅读的提问也有比较与思辨意识,而作文题在“本手、妙手、俗手”之间展开辩证思考,凸显高考评价体系对思维素养的考查。

  数学试卷

  注重与教学、生活相结合

  “2022年新高考全国数学Ⅰ卷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卷突出了数学学科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范围说明要求,注重与教学、生活实际相结合,考查内容注重全面性,突出了主干、重点内容,加强基础性与关键能力考查,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学依标施教、施教依标,充分发挥了数学科在高考中的选拔与引导功能。”广州市第六中学教师刘涛分析。

  试题背景素材紧密联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实际。如第4题以我国的重大建设成就“南水北调”工程为素材,融合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对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增加社会责任感。

  坚持开放创新,强调能力立意。如第19题立体几何大题以体积、面积立意,考查线线关系、线面关系、点面关系等几何知识,要求考生从整体出发,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注重能力立意,有利于引导减少机械刷题。

  试题引导学生对主干知识深层次的认识,感悟数学本质,提升核心素养。如第12题要求学生在抽象函数的背景下,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导数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第14题答案不唯一,开放的问题中蕴含了丰富数学思维,给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多层次的思考空间,在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方面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

  加强关键能力考查。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除了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六个核心素养的考查外,要求学生在面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与新颖的较为复杂的情境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较好的数学素养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如第22题考查了分类讨论、函数思想,通过构造特殊函数解决超越方程隐零点的问题,体现了数学一般与特殊的转化思想。

  以现实生产生活为例,关注数学应用。如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数学的考查要求。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决策和判断是数学应用的大方向。如第20题,以独立性检查和条件概率为原型,设计概率统计应用题,考查考生对独立性检查、条件概率、数据处理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数学实验和数学的应用。

  刘涛认为,2022年新高考全国数学Ⅰ卷稳中求新,关注数学本质,强调理性思维的价值,注重数学的基础性,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更深刻的认识,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查。试卷稳步推进改革,难度设计科学,较好地发挥了数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对中学数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